2022年清河门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 2022-01-05 浏览量:1477 来源:清河门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清河门区政府办公室 文字大小:

清河门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12月8日在清河门区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李树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清河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区九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42万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总额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7%;引进国内资金16.2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93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07元,同比增长4.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老字号、原字号转型发展与新字号培育共同推进

“老字号”加快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推进金山电厂改革脱困。扎实推进油泥掺烧项目,油泥煤协同资源综合化利用试点项目获省环保厅批复,油泥灰渣鉴别正式试验报告已完成,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正在办理,目前已试验掺烧油泥煤7542吨。同时,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转型,初步获得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指标。

“原字号”持续深度开发。绿色环保皮革产业建设扎实推进,本月底完成皮革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污水将达到直接排放标准,富新新材料公司获得“辽宁省第六批绿色工厂”称号。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推进奥德燃气供应项目,铺设燃气管线3公里,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稳定、优质蒸汽,为区政府每年节约开支近1000万元。闲置资产有效盘活,引进4户企业盘活皮革开发区闲置厂房约4万平方米。

“新字号”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总投资4.5亿元的晶步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和总投资3.3亿元的中广核农光互补发电项目顺利竣工。总投资1.6亿元的风顺电力新能源风电场项目一期竣工,二期开工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德旭电力新能源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取得关键性进展,我区首个高端装备重大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辽宁鑫烨峰铸锻件项目节能审查报告已获得省发改委批复,走出了最关键、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责任不摘,保持责任机制不变,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扶上马送一程工作。确保政策不摘,继续实施产业项目,提高脱贫户受益比例,保证低保兜底实现应兜尽兜。确保帮扶不摘,通过设立精准防贫保险和争取财政全额贴息贷款等方式,促进脱贫户致富。确保监管不摘,从稳定脱贫情况、政策落实情况、防贫监测情况三方面进行重点排查,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精准把脉。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增长57.1%,肉类产量增长28.7%。农业项目稳步推进,聚宝源特种养殖加工、牧康工贸肉鸡养殖、和汇20万羽肉鸡养殖等项目竣工,新建节能型机械冷库4个,完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惠农政策落实落细,完成个人涉农贷款审核9笔,推动涉农保险面积3.8万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42.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维修、改建、扩建农村公路25.6公里。

(三)营商环境与开放合作相得益彰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改革,为企业创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2021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61户。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组织各有关部门精准维护政务服务事项,全年网办件5336件。深入推进综窗改革,建立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全力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合理安排企业有序用电负荷指标,在皮革开发区设立税务办公室,以清河社区为试点建设政务服务驿站。

大力招商引资。走出去20次,请进来40次,签订5000万元以上项目18个,内资到位增幅排名全市第一,外资到位额排名全市第二。赴天津、河北、温州、嘉兴、河南等地洽谈柔性材料生产、牛皮和羊皮加工、宠物用品开发、生物明胶提取等重点项目。围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与金风科技、青岛特锐德、德斯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洽谈风电混塔、充电桩和储能蓄电池生产等项目。

引导外贸发展。全力推进外贸优进优出,我区产品登陆消博会、辽洽会等高层次展会,2021年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市第三。为5户企业争取境外投资融资贴息、产品认证资金、新增外贸企业资金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资金221万元。皮革开发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通过商务部考核认定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四)城乡建设与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总投资4875万元的津源污水处理厂高质量完成升级改造,功能设施先进完备,出水达到Ⅲ类标准,处理能力全省领先总投资4775万元的城区排水与燃气管网建设项目顺利完工,总投资7220万元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高质量推进,2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清河桥主体工程完工。清洁取暖有序推进,完成农村散户“光伏+电”安装417户。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绿化面积1440亩。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7%。河长制、林长制工作扎实推进。

百姓福祉不断增进。2021年预计全区涉及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9%。新增城镇就业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9%的红线以内。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实时网络监控,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节约整合教育资源,有序撤并第二十三中学和河西镇中心小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书、送演出下乡活动6次。完成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金提标,全年发放保障金2780万元。落实困难家庭取暖救助政策,实现城乡低保和特困家庭取暖救助全覆盖。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帮助196名农民工讨回工资280万元。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清河门建设取得新进展,电信诈骗类案件破案率同比增长300%。集中开展重复访专项治理,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制度,化解积案提升群众满意率,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大庆等重大节庆日期间维稳安保任务。扎实开展危险化学品、燃气、铁路、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等方面安全隐患整治,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政治建设和法治政府相互促进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强力推进上级督查、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廉政建设常抓不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力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深入推进监督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法治建设发挥实效。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建议和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48条,办理群众诉求1307件。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区九届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四年,是我区宏观政策最紧、困难挑战最多、发展压力最大的四年,也是我区发展理念不断转变、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的四年。四年来,我们积极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冲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一个个历史难题和发展瓶颈的解决,以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以惠企惠民的切实举措,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有韧劲儿、转型有信心、创业有担当的清河门形象,贡献了清河门力量。

回望四年,我们知难而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振兴云开见月。

工业转型实现突破。通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扎实推进“项目提质增效”,全区彻底摆脱了对传统煤、电产业的依赖,告别单一的产业结构,坚定地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区”的转型振兴之路。皮革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富国皮革、富新新材料、聚宝源服饰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签约入驻企业46户,实现全口径产值约55亿元。新能源产业起航在即,引进总投资约12亿元,总装机容量210MW的光伏、风力发电项目。新材料产业蓄势待发,抢抓风电市场机遇,推进风电产业配套,引进总投资9.94亿元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重大关键零部件及组件的辽宁鑫烨峰项目,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应对旱情、汛情、疫情,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7.4%,肉类产量年均增长6.9%,设施农业面积年均增长7.2%。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9%。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各类经营组织达到94户。线上带货、电商助农带动特色农产品蓬勃发展。

服务业发展因地制宜。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限额以上服务业达到4户。皮革开发区保税仓库项目顺利推进,中海创益仓储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将为物流产业注入新活力。聚鑫牲畜交易市场日趋繁荣,日均交易额约1000万元。中国北方皮革展销会、邢家屯特色采摘节、边门风情民俗文化节、满韵风情药王谷推进全域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回望四年,我们敢破敢立,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厚积薄发。      

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任务,地方煤矿全部关闭。政府直属部门、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和皮革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取得成效,累计精简事业单位125个、街道2个,6家事业单位转企,运行模式日趋顺畅。建立区、镇“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便民利企精准高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升级改造区行政服务大厅,深入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等改革,市场活力得到激发。项目建设从立项到施工审批时间缩短至60个工作日以内,群众平均办事时间压缩80%以上,切实实现了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的目标。

开放合作持续提升。四年来,累计走出去68次,请进来204次。招商引资到位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出口创汇额分别完成56亿元、4200万美元、3.1亿美元。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深入合作。

回望四年,我们攻坚克难,注重精准施策,三大攻坚善作善成。

脱贫攻坚如期打赢。现行标准下491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及健康扶贫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实现零辍学,低保兜底应纳尽纳,饮水安全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

污染防治不断深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立散煤禁烧长效监管机制,有效控制煤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PM2.5、PM10持续下降。污水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城市雨污分流、截污干管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和委托运营。固废处理建立长效机制,大成生物、绿康环保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固废处理体系,积存多年的一般固废得到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债务风险平稳可控。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监管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债务规模,着力去存量、控增量,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支持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压缩非急性、非刚性支出,坚守“三保”底线。过去四年,偿还债务8.78亿元,化解债务3.74亿元,争取各类债券2.76亿元,各类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回望四年,我们补短强弱,统筹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城区功能日渐完善。累计投入近10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建、改造、维修城区各类道路34条,辽小线改造、清河桥续建顺利竣工,路域环境整治全面推进,道路面貌焕然一新。棚户区改造和棚户小区外配套、93栋老旧小区楼房改造、32个小区封闭并引进物业、城区排水与燃气管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卫生环境不断改观。深入开展“创卫”工作,全面整治“十乱”现象,清理卫生死角,维修改造老旧市场,建立了道路、绿化长效养护机制。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10%。日常保洁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区卫生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宜居乡村持续推进。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15个行政村“六边三堆”得到集中整治。率先在全市建立“村收集、区运输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屯绿化、亮化、硬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1公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实施6个村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回迁居民3431户,村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回望四年,我们牢记宗旨,尽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事业稳步提升。四年来,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7.1%和2.3%。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不断提升,低保扩面和提标工作顺利完成。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应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红线以下。众志成城、坚持不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防死守交通运输、公共场所、冷链物流、进口原皮“四大关口”,盯紧抓牢卫生习惯、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三个环节”,全面强化舆论宣传、后勤保障、信息报送、依法治疫“四大能力,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改建、扩建公办幼儿4所,学前教育普惠率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区医院易址新建并投入使用,两镇卫生院改造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逐步规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双拥工作”扎实开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两年提前完成减存控增攻坚任务,信访形势稳中向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性质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2个,查处“保护伞”案件2件。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和谐稳定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过去四年,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委的把关定向,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相助,得益于中省市直单位、公安干警和现役军人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离退休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的倾情关注,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务实担当。回忆起来,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正能量。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清河门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清河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小,财力保障困难,接续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城乡基础设施仍有弱项,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依然明显;干部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与新时代的要求还有差距,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矛盾,前进中的挑战,我们必须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眼光,务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更是清河门进入转型振兴新征程的新阶段,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清河门在不懈地探索实践中构建了转型振兴发展新格局,工业基础坚实、项目积累雄厚,发展潜力巨大。区政府必须高度统一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实施“十四五”规划,积极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产业空间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三篇大文章”工作,全力发展新皮革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稳步推进“双碳”工作,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民生显著改善,奋力实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皮革开发区实现年产值50亿元;多元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兴产业强劲崛起,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充满内在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项目引进、对外经贸迈上新台阶,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增幅不低于10%。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同期经济增长水平。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区“十四五”规划、区第九次党代会安排部署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9%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重点做好“三篇大文章”工作,助力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意识。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推进金山电厂改造升级、扭亏为盈。继续深度开发“原字号”,做大做强富国、富新、聚宝源等龙头企业,持续跟进山西方圆胶业项目,着力盘活闲置资产。深入谋划推进“新字号”,围绕鑫烨峰项目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江苏宝威光伏板支架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推进全域屋顶光伏项目顺利实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力。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做好粮食生猪生产保供,加大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3个,为养殖户办理养殖业保险。粮食产量稳定在20000吨以上,猪、牛、羊、禽出栏量增长10%左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建立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

推动商贸服务业回暖复苏。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鼓励周末消费,持续引导天林百货、好又多等各类商场、超市、餐饮等商贸流通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举办消夏节、美食节、夜间商品展等活动,完善餐饮、娱乐、休闲、瓜果蔬菜等夜间消费特色功能。狠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融入阜新全域旅游大格局。

(二)坚持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动力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工作,形成县级领导“人人手中有项目,时时处处推项目,以项目落地论英雄”的齐抓共管局面。组建重点产业谋划专班、重点项目推进专班,定期调度专班,制定重点项目工作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精准服务企业,落实惠企政策,真正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重点推进富国40万套汽车座椅、圣丽生物、大慧棒球、聚宝源特种养殖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辽宁鑫烨峰铸锻件、中海创益仓储物流、保税仓库等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精准招商引资。严把安全、环保、“两高”关口,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组织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贸合作、企业对接等专业性交流、洽谈活动,内资到位额增长7%。拓展与江苏盐城对口合作发展空间,创新对口合作机制,加强产业、科技、人才全方位合作。

持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总目标,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营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氛围。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一网通办”为抓手,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保障,为项目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三)推进城乡科学建管,打造宜居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住房保障、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建设,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推进多功能工人文化宫工程开工建设,为3000户老旧小区居民安装声控灯,完成15公里的农村公路改建、维修,新建1.3公里的阜钛线和3.5公里的阜邢线。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十乱”、户外广告专项整治,严禁出槽经营、占道经营、扩音设备扰民现象,规范露天市场经营。加大三轮车、共享单车监管力度,规范非机动车行驶、停放秩序。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案件整改销号工作,推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持续向好。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查乱占耕地建房等土地违法行为,严禁耕地“非农化”。严厉打击各类影响空气质量的违法行为,为保障北京冬奥会大气质量作出清河门贡献。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健全示范带动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四)持续抓好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定不移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及时调整防控政策,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50人,聚焦‘引、育、用、留’,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着力援企纾困,继续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开展以工代训的惠企培训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提升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方便残疾人生产生活,完成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落实好“双减”政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成60个中小学“班班通”改造。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开展燃气、交通、危化品等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规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完成重大节庆日安保维稳工作。加速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组织保障体系,提高政府性债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满意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区委的具体安排,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跟紧跟进,任务上落地落细。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践行群众路线。让政府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做到百姓有需求,政府有行动,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政府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俯下身子到人民群众中去,迈开步子到企业、园区中去,撸起袖子到社区、村屯中去,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筑牢廉洁底线。坚持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设好防线、守住底线,切实管好公务人员、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目标引领新征程,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力拼搏,为实现十届政府良好开局,加快清河门区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

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1.实施老旧小区3000户居民安装声控灯项目。

2.加强全区食品安全检测项目。

3.新建10.7公里、维修4.3公里农村公路项目。

4.实施中小学“班班通”改造项目。

5.配套7个居民小区全民健身器材项目。

6.解决全区4000户居民无法收看自办节目项目。

7.建设多功能工人文化宫项目。

8.实施养殖业保险项目。

9.实施100户贫困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

10.新建皮革园区阜钛线道路项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