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1-09 浏览量:1314 来源:清河门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赵桐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2023年12月21日在清河门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徐立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清河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焦创建“双示范市”,紧盯“双千双百”任务目标,以“三个一号”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合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同比下降4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66亿元,同比增长3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8%;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635元,同比增长3.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扩大内需,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鸿鑫高端电子显示屏、大慧皮革精洗羊毛等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福鑫牧业农业产业融合、皮革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等6个项目复工建设;德旭电力分散式风电、圣丽生物技术改造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谋划储备全民健身中心、新材料产业飞地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20个项目,形成了梯次跟进的良好局面。围绕产业配套、民生、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5个项目获得4035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发展建设引入活水。
开放合作成果丰硕。启动“全年、全域、全员、全时”招商,成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召开专场推介会,设立京津冀招商办事处,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全年累计“走请”143次,确定重点洽谈项目26个,签订正式协议8个,计划投资4.56亿元;签订意向协议10个,计划投资7.89亿元。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进博会”“辽洽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高层次经贸展会,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消费市场提振回暖。成功打造“五良创业文化广场”“边门露营地”,叫响“夜经济”清河门品牌。举办“清河门年货大街”“全民消费 乐享清河”“阜新·皮革展销会”“第十届文化采摘节”等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新瑶热力、龙泽商贸、合邦物资3户商贸企业入限纳统,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0%,全面激发消费领域各行业、各业态发展活力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
(二)聚焦工业立区,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发展理念,坚持“一号任务”为保障,全面推进“一号产业”“一号工程”,着力优化产业集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建、续建工业项目占比66.7%。大力培育工业企业,规上企业数量增至12户,增量创近5年来新高。
“一号产业”蓬勃发展。皮革开发区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税收同比增长15.4%。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富新、大慧、飞翔等规上企业订单持续增加。核心产业进一步筑牢,福源皮业等企业强势入驻。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0吨/小时集中供汽站项目投入运行,为10户企业提供蒸汽。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百慧生物宠物用品、利乾皮革涂饰压花项目开工建设。闲置资产进一步盘活,引进鸿芯通讯模块、爱宝丽服装等项目盘活闲置厂房7.73万平方米。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新疆石河子开发区签订《园区共建合作协议》。
“一号工程”稳步推进。创新工作举措,全面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鑫烨峰高合金智能锻造项目全速推进,完成3个车间及办公楼等设施建设,完成一期生产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阜钛线顺利通车,企业生产供电方案通过审批,为明年投产达效、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聚焦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种植业产量稳中向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亩,产量2.24万吨,同比增长6.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768亩,产量1392吨,同比增长7.8%;蔬菜种植面积5625亩,产量1.87万吨,同比增长1.9%。畜牧业不断壮大,聚鑫牲畜交易市场肉牛交易额达7亿元,年交易量10万只的肉羊交易市场投入运营。肉类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8.3%,蛋奶产量730吨,同比增长4.3%。
惠农政策应落尽落。及时发放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共计819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保险投保4.06万亩、100.57万元,养殖业保险投保3112头、116.2万元,共计赔付48万元,为农业增效提供风险保障。
乡村振兴取得实效。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加强,整合涉农资金、社会资本6000余万元,实施福鑫牧业农业产业融合、顺鑫温室大棚等10个项目,带动6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7000余元。投入衔接乡村振兴资金270万元,实施衔接项目7个,全区脱贫人口年人均分红达到800元。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完成农村公路6.7公里改造和4.4公里新建,村屯绿化、亮化、硬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聚焦活力激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产业发展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发展机遇,深入谋划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聚焦风、光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增量配电改革相关政策,完成《阜新市清河门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申报方案》编制,与国电投、中国绿发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新材料产业为消纳,全力争取上海厚洋、河北道诚等项目落地,为一体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号任务”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办事不找关系 用权不图好处”专项行动,2件“万件清理”案件全部高质量办结;新增市场主体674户;利乾皮革、爱宝丽服饰等4个项目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生产,跑出项目建设“清河门速度”。建立全市唯一“跨省通办”自助服务专区试点,真正实现办事“跑一次”。
科技创新初显成效。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睿诚皮革、百康中药材等4户企业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慧皮革、富新新材料2户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大成生物带土移植项目申报创新团队。帮助富新新材料、飞翔皮革2户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深入实施“百名博士进百企”专项行动,引进博士2名,青年科技人才2名。
(五)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
社会保障更加充分。2023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5%。开展“看家乡发展,助就业创业”等系列活动,新增城镇就业650人,困难人员就业426人,失业转就业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红线以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和1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和其他各类救助资金约3400万元。积极落实“双拥”政策,足额发放抚恤和生活补助金309万元。
教育医疗提质升级。教育工作亮点纷呈,“棒球运动进校园”和“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称号均为全市唯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2.0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投资350万元,完成新北小学塑胶操场改造等工程,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辽宁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向纵深实施,持续增强青年获得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序开展,持续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以上。
文体事业不断进步。全力做好文化惠民工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边门”文化为重点,新增1个市级非遗项目,举办“乡村村晚”“纳凉晚会”等多场大型演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建成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各4座,综合性健身场地5处。
(六)聚焦宜居宜业,环境品质取得新突破
居住水平稳步提升。改善居住环境,启动总投资1.31亿元的采沉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完成2023年度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增设68个充电桩。关注百姓冷暖,改造升级14公里供热管网,供暖投诉率、故障率大幅下降。强化住房保障,为1980户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持续做好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的审核、发放、退出工作。
城市管建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投资214万元,对破损路面、路灯、广场座椅等进行维修,对电缆线、排水井盖、人行道板进行更换。城市治理不断精细,排查整治47处违章建筑,与967户临街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整治储煤堆场、沿街沿路各类堆放场119处。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清理城乡垃圾5万吨、三堆900余个、河道6.3公里。“全域苗圃化”深入开展,建成口袋公园1座,完成“裸土覆绿”15.8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二;皮革污水处理厂完成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销号,国考高台子断面全年稳定达标;土壤环境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成功申报“两山”示范基地。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开展科尔沁沙地攻坚巩固拓展,完成营造林295亩,补植515亩。
(七)聚焦安全稳定,治理能力取得新突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力推进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化解,全力攻坚“万件化访”,三批次27件已全部化解。圆满完成重要敏感时期维稳安保任务,连续5年无进京集体访。公安分局新业务技术用房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保障护航能力和服务水平,刑事案件破案率全市排名第三,治安案件结案率全市排名第一,人民群众安全指数刷新走高。
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27项重大隐患全部完成整改。扎实开展燃气安全问题隐患专项排查整治,532项问题隐患全部完成整改,免费为4339户居民安装燃气“三件套”。深入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70项问题隐患全部完成整改。扎实开展安全头盔佩戴和电动自行车上牌“双率”提升行动,城市道路头盔佩戴率达到80%以上,电动自行车纳入登记管理数量达到 90%以上。
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诉源治理不断强化,化解矛盾纠纷431件。法律援助成效显著,提供法律援助及咨询216人次,挽回经济损失68万余元。民意诉求更加畅通,“阜政通”平台获得全社会认可,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并线服务运行,助推12345政务服务热线综合评分排名全市第一。
(八)聚焦政治建设,行政效能取得新突破
政治建设坚定有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力配合省委常规巡视和营商环境专项巡视。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书写担当、诠释忠诚。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高水平开展“八五”普法。统筹“当下改”与“长久立”,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意见全部完成整改。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认真办理人大建议18件、政协提案20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依法依规收回国有土地约1200亩。
廉洁勤政持续加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一体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9%。狠抓效能提升,始终坚持实干兴区作风,营造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勇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同时,老龄、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残联、文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工商联、档案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在这里,我谨代表清河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政法干警、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清河门区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清河门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多,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表现在:皮革、新材料、新能源作为转型振兴接续替代产业支撑性不够;城乡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干部作风距离振兴发展要求仍存在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直面问题和挑战,竭尽全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盼!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面融入阜新“两市四区”专项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三区”建设,坚定不移发展皮革产业,创新融合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民生事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河门新篇章。
202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转型振兴实现新突破
高起点推进项目谋划。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目标,准确把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两市四区”创建,全年谋划20个以上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争取资金0.7亿元以上。
高质量完成项目攻坚。紧扣项目进度计划,抓实项目申报、土地报批、施工许可等各环节,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全面提速。确保飞翔皮革共享车间、辽宁中鑫盛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福鑫牧业农业产业融合、百慧生物等11个项目复工建设;鑫烨峰一期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高水平开展招商引资。融入“打造连接辽西蒙东开放合作枢纽区”专项行动,以完善皮革产业链条、盘活闲置资产、推进“源网荷储”3方面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心组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招商引资促进活动。以项目落地为导向,确保招商引资到位额增长10%。
(二)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
做大做强皮革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进出口总额7000万元,外资到位额20万美元。坚定不移支持企业发展,推动富新共享车间、广州尚风皮业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坚持不懈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管网改造和固废综合处理项目建设,逐步降低企业污水、固废处置和蒸汽等生产要素价格。
深度融合新兴产业。在全力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改变新能源传统的发电、售电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增量配电网项目,以低能耗成本激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活力,将清洁能源发在清河门土地、用于清河门产业、惠及清河门百姓。着力打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深度融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园区,走出一条“采煤沉陷区治理+新能源开发+绿电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创建中走在全市前列。
培育壮大服务产业。融入全市“高品质文体康旅融合发展特色区”格局,围绕“品味特色美食、乐享果蔬采摘、打卡药材花海、体验露营休闲”品牌,聚焦“吃、住、行、游、娱、购”,培育消费热点,打造乡村精品旅游路线。活跃市场氛围,持续制定、优化促消费行动方案和政策支持,用好消费券拉动作用,释放消费潜力。强化资源整合,培育聚鑫交易市场等企业入限纳统。
(三)着力提升改革创新,发展动能实现新突破
释放国资国企活力。深入实施《清河门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做强做优做大区城投集团,深化皮革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区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及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10%。
积聚科技创新动力。多维度实施创新驱动,与陕西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转化3项以上。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富新、大慧、飞翔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培育力度,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个,引进创新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2名。
激发营商环境潜力。做好省委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好差评”制度,实现政务服务“全事项、全渠道、全平台、全流程”覆盖。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流程,“一网统管”部门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用好用活助企纾困政策,主动当好“店小二”,解决制约项目发展的各类问题和困难,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四)着力建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5.15万亩、2万吨以上,完成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增产打好基础。落实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争取各类惠农补贴不少于900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科学实施振兴项目。依托福鑫牧业农业产业融合项目,打造养殖、交易、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在两镇各打造一个综合性生态农业发展区,不断丰富农村发展新业态。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确保全区脱贫户年人均受益不低于1000元。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村内绿化隙地覆盖率达到30%。有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农村公路4.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6公里。
(五)着力提高生活品质,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发挥五良创业孵化基地引领作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严格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做好对低保及边缘家庭的申报、审核、确认工作,确保应纳尽纳。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年底前投入运营。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教育新格局。聚焦农村、社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综合诊疗服务能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激发群众文化活力。启动全民健身中心、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项目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持续改善生活质量。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采沉安置小区(一期)工程项目主体完工,做好公租房管理和廉租房补贴发放工作。实施城市更新,做好供热、排水管网维护,确保质量达标、服务优质、群众满意。改善城区总体面貌,加大投资力度,购置基础设施维护设备,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完成“全域苗圃化”目标任务,新增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为城市“增彩填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规范企业异味、污水、污泥排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六)着力完善治理体系,平安清河门实现新突破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对各类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业务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构建社区信息化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基层司法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发挥村、社区评理说事点作用,推行“张彪模式”,切实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持续巩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成果,深入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扎实做好燃气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食品药品安全、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力促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对信访预警信息即时研判、快速处置。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依托“阜政通”、12345群众热线等平台,提高诉求办理效率,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深入开展2024年“万件化访”行动,继续保持化解率100%。
(七)着力强化自身建设,能力作风实现新突破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细照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将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发挥法律顾问制度作用,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监察、司法、群众、舆论监督。
恪守清正廉洁本色。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开源节流,确保“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切实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紧要处、关键处和急需处。
各位代表,全面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突破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必胜信念,敢打敢拼、苦干实干、善作善成,在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名词解释
1.“双示范市”:阜新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
2.“双千双百”奋斗目标:在2022年12月27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提出“双千双百”奋斗目标,即用3年到5年时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百亿元、重点工业园区产值超过百亿元。
3.“三个一号”:我区将皮革产业作为一号产业、将鑫烨峰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将服务企业作为一号任务。
4.“源网荷储”:源,即以新能源为主的供电模式;网,即建设以国网公司做托底的增量配电网;荷,即具有一定绿电消纳能力的负荷企业;储,即具备调峰和短暂储存新能源发电的储能设施。
5.“三区”:在中国共产党清河门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积极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产业空间战略布局。“三区”指:着力改造升级皮革产业,建设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绿色皮革产业区;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注重融合串联,建设综合农业先导区。
6.“两市四区”:阜新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区、高品质文体康旅融合发展特色区、连接辽西蒙东开放合作枢纽区、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生态屏障区。
主办单位:阜新市清河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清河门区清河大街1号 邮编:123006 Email:qhmqzfwz@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502210913号 辽ICP备05021991号 网站标识码:210905000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011158 网站举报邮箱:qhmqzf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