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12-24 浏览量:130 来源:清河门区教文旅局 责任编辑:王晓雪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打基础、创特色,清河门区教文旅局不断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强大课间和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一)体育课程开设情况。我区体育课程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九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各校严格按照相关条例,严格执行体育开课率,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开足率100%。体育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切实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本年度,为深入落实体教融合工作,清河门区中小学持续开展棒球运动进校园活动。在开展好传统体育项目和“三大球”运动的同时,独轮车、武术项目现已进入校园并已经初具规模,曾在市区级相关活动中进行过多次展演。使学生又接触了多项独特的体育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本年度举行了中小学田径选拔赛、小学足球赛、篮球赛、棒球赛、中小学冬季跳绳、长跑比赛。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在参加区里各项体育活动的同时又积极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8月,3所中小学垒球队赴大连参加为期5天的省体彩杯女子垒球锦标赛,甲组由第十中学组队参加,获得第六名,有6名队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乙组由实验小学和新北小学组队参加,获得铜牌!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在10月份举行的阜新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上,我区提前备战,经区里选拔报名、学校教练员积极训练,最终新北小学女篮获得小学女子组第三名,实验小学获得小学混合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阜新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我区参赛运动员彰显本色、你争我赶,最终中小学组均获得全市第五名。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我区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各校分管校长为总负责人,体育组组长统筹管理,调试测量仪器,召开培训会议,积极组织落实,确保《标准》测试与上报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今年我区3所学校均完成了测试及上报任务,上报率为100%。
(四)体育教师队伍及硬件设施建设情况。我区体育教师共24人,师生比为1:113.8。 各校均配备有标准运动场,篮球场地8片,排球场地3片,足球场地3片。体育器材按照一类必配体育器材标准统计,我区中小学器材基本配备齐全,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及体育训练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个别体育运动项目缺乏专业教师。国家大力发展校园“三大球”运动,我区目前没有足球、排球专业的教师,对足球、排球的运动训练及技战术指导能力不够,不利于校园足球、排球运动发展与提高。
措施:建议招聘足球、排球运动专业运动员或足球、排球学校毕业的学生到学校任教,指导学生开展足球、排球运动,提升学生足球、排球运动水平,扎实抓好校园足球、排球的基础训练和技战术应用。
(二)硬件设施还有待遇进一步完善。我区各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雨雪天气,不能保障学生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措施:建议政府加大学校室内体育馆投资力度,为学校建设室内体育馆,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体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和训练需求。
措施:建议政府在体育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让学校及早的向智慧体育迈进。
三、2025年工作要点
(一)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组织各校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如校园足球比赛、篮球赛、跳绳等。选派学校参加市级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并要求各校要坚持开展中小学冬季长跑活动。
(二)抓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建设,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学校。以球类、武术类、跳绳、踢毽子等为主,各校要坚持“常规+特色”体育活动,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注重棒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打好技能基础,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竞赛。丰富、完善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让每一次大课间都能给孩子带来健康和快乐、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三)开展体育教师素养培训 深度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围绕体育学科教师培训者的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着重以更新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效果为核心,以经验分享交流、优秀案例分析、进校走访观摩、技能拓展实践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达到扩视野、创教学、拓技能的目的。
主办单位:阜新市清河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清河门区清河大街1号 邮编:123006 Email:qhmqzfwz@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502210913号
辽ICP备05021991号 网站标识码:210905000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011158 网站举报邮箱:qhmqzf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