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关于弘扬“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25号)答复

日期: 2022-05-11 浏览量:298 来源:区教文旅局 责任编辑:区政府办 文字大小:

尊敬的康廷武委员:

根据您的关于弘扬“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内容,结合我局及基层公共文化年度工作要点,我们对提案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确定今年我局重点做好几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全域规划,精准对标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和省、市文旅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立“边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总体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边门文化”内涵,依托“703战备工程遗址”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文化进乡村惠民活动,探索研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工作,用良好的传统民俗文化,催生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

   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今年我局将重点围绕边门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边门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全区百姓了解边门历史渊源,饱餐“边门文化”盛宴,接受“边门文化”洗礼,在自觉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认知和汲取“边门文化”,真正成为边门文化执着的传承者自觉传播者和带头实践者。

1.深入开展“扬边门文化,展清河新篇”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边门文化。通过组织开展“清河之声”大型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读书节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载体,将边门文化充分展示在画面、声音、文字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艺活动全面展现边门故土风雨历程和清河门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文化惠民活动的喜人成果和我区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继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以文艺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通过组织开展送文化、送图书下乡及庆祝“农民丰收节”、乡村春晚等活动,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和边门文化汇集起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展现乡村文化新“风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将传统民俗文化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清河门未来的“小主人”了解它、喜欢它、弘扬它,重拾传统文化之“心”,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4、探索研发独具清河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清河门区位优势,围绕“边门文化”和“乡风民俗”等历史和文化传承,整合发展要素,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大力发展适宜城市居民郊游的旅游产品;进一步依托703战备工程旧址,整合资源,突出国防红色基因特色,在工程内部进行改造增加具有国防和红色基因的实物,突出国防红色基因;进一步整合相邻的药王谷以及河西镇邢家屯、河西、六台采摘园等资源,分别从国防教育、生态农业和山中探幽相结合发展角度探索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我区拥有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为马尾毡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即唢呐演奏技艺,同时,张纯民同志为我区唢呐演奏技艺的代表性人物,已经取得了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资格。我局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年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部署要求,系统梳理,辖区内的优秀非遗文化资源,发动各街道、社区(村)充分挖掘辖区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继续定期对市、区级非遗项目进行回访,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非遗法及保护传承知识。结合6月9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接受非遗、参与非遗、共享非遗,努力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入发展。

6、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清河门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是明长城清河门段、明长城镇夷堡、明长城大清堡。不可移动文物遗址点20处。目前我辖区文化馆、图书馆以及3处省级保护单位现状较好。我们已经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抽查,由教育和文化旅游局主管副局长曹晓鹏带队,对3段省级长城遗址的安全、周边环境、保护人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由于辽宁省人民政府已经指定有关部门统一制作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我们在日常检查的时候,对目前保存情况较好的岭东一号烽火台和靠边屯长城进行了标志,对周围违规植株进行了清理,现两处遗址周边保护情况良好。为了落实文化文物安全责任制度,我局定期召开文物保护安全检查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将安全防护等责任落实到位。同时按照文物保护工作要求,我们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对我区3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0处遗址分别建立了四有档案。

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

加大对乡镇文化站、乡镇基层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的支持与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农村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等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把加强辅导培训作为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层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计划地培训农村文化阵地管理人员、文艺骨干,以保障农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率,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文化惠民工作的成果。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深入挖掘和保护我区特色传统民俗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成为建构生态文明的耀眼底色。将传统民俗及昔日的寻常景物,转化为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的特色底蕴和宝贵资源,增添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培育的独特魅力。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清河门区教育和文化旅游局办公室

二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